7月18日——7月24日
書法作者介紹
張亮:筆名明軒,1968年出生于甘肅禮縣,高級教師,甘肅省農村骨干教師,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蘭州大學書法研究所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原書畫研究院院委,敦煌中國畫藝術創作委員會學術委員,《西域書畫研究》報編輯部特邀記者。
詞句解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背鲎蕴拼娙送鯙车慕浀湓娖洞伪惫躺较隆。意為: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詩句蘊含了時序變遷的自然規律,給人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
被譽為“紅色圣地、岐黃故里、農耕之源、能源新都”的甘肅慶陽,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特別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慶陽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政策文件,境內高鐵、高速公路、水利骨干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民航線路通達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全國主要城市,區位發展優勢更加突出,開發潛力集聚釋放,有著“和風勁吹,船帆鼓起”的景象。
中新觀隴*本周關注
貫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慶陽以陜甘寧毗鄰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為引領,以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動力,堅持隴東綜合能源化工基地與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雙輪”驅動,農業現代化、工業綠色化、文旅融合化“三化”并進,基礎設施、生態文明、營商環境、民生福祉“四建”支撐,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全力構建隴東區域發展新格局。
本周,中新社甘肅分社圍繞位于隴東黃土塬上的慶陽,聚焦“隴東糧倉”,探訪拓海外市場的“菇勇者”如何助農添“錢景”,找尋開遍黃土塬房前屋后的忘憂草;實地走進“中國香包刺繡之鄉”,在黃土地貌、農耕文化和田園風光上做起新文章的新式窯洞民宿,追尋村民“繡”出鄉村新生活的秘密;走入逆行者醫者的背后,開啟專題采訪“中新觀隴·醫者說”,專訪第48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脫亞莉和其同事;以及“能源新都”的資源優勢和新機遇,立體化多角度展示在新時代下,慶陽的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代表稿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