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8月10日電 (記者 馮志軍)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4℃,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19.9%,高溫過程累計時間長且影響范圍廣……記者10日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7月下旬以來,甘肅大部出現高溫晴熱天氣,平均氣溫為近5年最高,河東降水明顯偏少,隴中局地旱情反彈,個別地方旱象露頭并發展。
甘肅省深居內陸,干旱半干旱區占全省面積約76%,是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干旱少雨的氣候特征,嚴重制約著甘肅經濟社會發展。
據了解,7月21日以來,甘肅高溫過程累計時間長,影響范圍廣。該省河西大部、隴中北部和隴東南大部地區累計高溫日數在5至15天。7縣(區)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定西市北部、白銀市南部等地旱情反彈,天水市渭北旱象露頭并發展,高溫干旱疊加不利于玉米開花授粉和馬鈴薯塊莖膨大。
事實上,7月下旬中期,甘肅河東大部旱情解除,僅隴中北部存在輕度干旱。但隨著全省大部出現高溫少雨天氣,土壤失墑加速,隴中北部、慶陽市西北部、天水市、甘南州大部等地出現輕度及以上干旱。此次干旱范圍和程度為2017年以來第二重發年份。
在傳統農業省份甘肅,玉米和馬鈴薯,是與小麥同等重要的“主要糧食作物”。近年來,隨著玉米成為甘肅第一大糧食作物,其生產逐步實現從半機械化向全程機械化轉變;甘肅馬鈴薯種植區土層深厚、土壤疏松、土質潔凈,所產馬鈴薯綠色安全、營養豐富,個頭大、口感好。
甘肅省氣象部門分析稱,目前,甘肅省玉米大部地方為開花吐絲—灌漿期,馬鈴薯為塊莖膨大期,對高溫熱害和水分極為敏感。近期高溫可能導致玉米花絲枯萎,授粉不良,果穗結實率降低,灌漿時間縮短,馬鈴薯塊莖膨大受阻。旱區深層土壤水分蓄存不足,不利于大秋作物產量形成和小秋作物苗期生長。
據氣象部門預計,8月中旬,甘肅河東大部降水偏少,部分地方高溫仍將持續;此期正值大秋作物產量形成關鍵期和需水高峰期,干旱范圍和程度將進一步發展,對大秋作物產量形成和小秋作物苗期生長將有一定影響,相關部門需做好高溫干旱的防御工作。
根據當前旱情和未來預測意見,氣象部門建議稱,甘肅旱區強化田間管理,做好蓄水保墑,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及時灌溉;河東各地注意適期噴灌水,減輕高溫熱害對玉米、馬鈴薯的危害;汛期局地強對流天氣較多,各地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相關防御工作。(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