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二十四節氣之一,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
二十四節氣之甘肅
平涼云崖寺
霜降一過寒冬近,
云崖寺上秋色深。
勸君珍惜眼前色,
明年此時誰同行。
節氣由來
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我國古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氣候特點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為初霜,初霜愈早對作物危害愈大。我國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漸推遲的。
霜是地面的水氣遇到寒冷天氣凝結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氣寒冷,大地將產生初霜的現象。霜凍是指由于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并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
節氣影響
"霜降見霜, 米谷滿倉"的農諺正反映出了勞動人民對這個節氣的重視。霜降,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滿地秸稈拔個盡,來年少生蟲和病"。收獲以后的莊稼地,都要及時把秸稈、根茬收回來,因為那里潛藏著許多越冬蟲卵和病菌。霜降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干季,要高度重視護林防火工作。
節氣養生
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蘋果、橄欖、白果、洋蔥、芥菜、蘿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兩側,練練呬"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我們預防呼吸道疾病。
"霜葉紅于二月花"。霜降過后,楓樹、黃櫨樹等樹木在秋霜的撫慰下,開始漫山遍野地變成紅黃色,如火似錦,非常壯觀。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賞美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
天氣逐漸變冷,身體局部保暖不當或人體為適應寒冷的刺激而有所增加的新陳代謝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的發病隨之增多。尤其是有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自我保養,一定要堅持醫生的指導治療,避免服用對胃腸黏膜刺激性大的食物和藥物。
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這時的進補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稱打霜,而經過霜覆蓋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霜打過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古人一般秋補既吃羊肉也吃兔肉。閩臺民間在霜降這天,要進食補品,閩南有句諺語"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
節氣習俗
霜降吃紅柿?梢杂,能補筋骨。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柿子不但營養豐富,而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霜降賞菊。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八抵畷r,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人們賞菊花,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