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起始。斗柄指向西北,太陽黃經達225°,于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其氣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寒凍的冬季氣候過渡。
二十四節氣之甘肅
馬牙雪山
經春復夏到立冬,
心中不免很惶恐。
馬牙雪山白覆雪,
年年歲歲啥不同。
節氣由來
自古以來,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中國老百姓心中是非常重要的節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冬季也是享受豐收的季節。中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物候現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將一年二十四節氣分成“七十二候”,每個節氣分成三候。立冬三候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币馑际,此時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節氣特點
立冬后,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冬季普通盛行東北風和北風,氣溫逐漸下降,由于地表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時期還不是很冷;隨著時間推移,強冷空氣南下頻繁,并越過南嶺,天氣越來越冷。在北方地區,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
養生保健
遵守節氣,早睡晚起
冬天,太陽很冷,尤其是在晚上。古人提倡冬天早睡晚起養陽氣,晚起固陰精。所以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藏陽和陰液的積聚,充足的睡眠也可以緩解平時工作壓力大造成的精神疲勞。
堅持運動,保暖防寒。
冬季運動,晨練時宜遲不宜早,除了保持適當的體育鍛煉,比如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也要注意保暖防寒,勞逸結合。對于身體對寒冷特別敏感的一些部位,如膝關節、頭頸、肩背部等,要特別注意保暖。
立冬日西北人吃什么
餃子
在中國北方地區,有立冬節氣吃餃子的習俗,在立冬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過餃子。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此外,餃子諧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
羊肉湯
在西北,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御寒效果極佳。
面食
甘肅河西走廊大部分地方立冬當天吃食幾乎都是湯面類,把和好的面用手指搓成一定形狀的面食,再用肉臊子和各種蔬菜,如土豆、西紅柿、豆腐、韭菜等繪制成湯面。味道獨特,湯味濃郁可口,是冬季應景的熱乎美食。這種獨特的制作,就像一只只的小耳朵,和冬至流傳下來的故事更接近了。(完)